002219100434121412b02c    
北京新浪網

三門峽到潼關的車繞出了幾個"幾"字,終於停靠在老潼關港口鎮的入村口。繞車的時候我在打瞌睡,養精蓄銳,準備經過風陵渡黃河大橋面對母親河傾一腔熱血。從黃河大橋上眺望寬廣的黃河河面,水面浩淼,沉穩平和,雖沒有氣吞山河的氣勢,卻好像蘊蓄著巨大的能量。

悠悠黃河水,綿延萬里晴,面對黃河之母的安詳,沒有心頭熱血,涌起的是一股踏實的感覺。

走在潼關縣黃河的灘塗上,隔江望向對面的風陵渡口,已不見併排駛去的船隻和南來北往的客商,只有一個極普通的現代城鎮,工廠煙囪吞吐著雲霧,很難想像昔日"拘輸今正急,忙煞渡頭船"的搶渡盛況。想到少時讀金庸的《神雕俠侶》,一章風陵夜話便覺得風陵渡有著說不盡的江湖氣息,那時風陵渡頭擾攘一片,人鳴馬嘶,行旅不絕,客店涌滿,相逢意氣便可推心置腹,秉燭夜話。直到今天,看到風陵渡心中仍是快意恩仇的江湖意境。

黃河的灘塗上長滿了杞柳,蘆蕩密佈,遠望宛然一片灘塗綠洲,河岸與水面之間沒有泥灘困擾,信步走在裸露的河床上,伸腳就可以碰到河水。遠處的渭河是黃河的第一大支流,和黃河在此匯合後,河面逐漸變寬,流速也變得緩慢,一改磅?氣勢,平緩東去。想來現在今非昔比,即使到風陵渡口遠望黃河,也難再體會"白雲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的景象,卻不想第二天風力怒號,一夜之間水位上漲,風吹波浪助長水勢洶涌,浩渺大河,從遠方來,向遠方去,景象萬千,確有浩浩湯湯之勢,只可惜鸛雀樓還在身後幾十里的永濟古城,不能學古人登高閣,極目遠眺。高處有鳳凰咀,是遠觀黃河極佳的位置,但限於體弱不禁風,就留做遐想空間吧。

風陵渡自古以擺船渡河,是黃河最大的渡口,自以橋代渡後,便失去了渡口的作用。現有當地人零星經營的游船,專帶遊客到渭黃交匯處遊覽。有人說黃河最佳的觀賞點正是這黃渭洛三河交匯的黃河大拐彎處,自西而來的渭河、洛河和滾滾南下的黃河相繼靠攏,最終在港口鎮與風陵渡附近交匯,黃河自此向東去,蔚為壯觀。

渡口舊址停泊著一條做餐飲的船,上面寫著"風陵渡,中華民族的搖籃",船邊水池裡一些活魚,想起黃河邊有道名菜叫"黃河鯉魚",便向船家要電話,說以後來吃魚,卻被他拒絕,說道:"風陵渡口現在就只有我這一條船,隨時來都有!"想到來風陵渡之前看過的一些照片,好像都有這條船的影子,忽然覺得很感動,這條船就像渡口的一個標識,沒有它,現在我們也只能對渡口的位置粗略地指個大概。一位老農聽說我們來采風,一定要給我們講講這風陵渡的古老淵源,傳說女媧在此摶土造人,取華陰之"陰",首陽之"陽",組陰陽八卦,逐生萬物;而"中華"之名則取自四方之"中"風陵渡及山脈"華山",所以風陵渡是人類從蠻荒走向文明的起點。雖然正解未必如此,但風陵渡確實是華夏民族的發祥地之一,誰人不說家鄉好,老人言語中滿透著作為"家鄉人"的自豪,動情至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喜歡旅遊的一群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