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xin_4130406091536015286547  
北京新浪網

這座小城曾瀰漫過硝煙與戰火,也曾享過繁盛與榮耀,它的那些哀傷與美麗將永遠糾結在一起,最終卻都歸隱了這遙遠的西南極邊之地。

車行在峰巒疊嶂的高黎貢山之間,那些看似在懸崖上邊絕盡的路又會在下一個拐彎處鋪開,就如一個深邃的迷宮要讓每個去往騰衝的旅人體會這必經之路的期待與艱辛。這座小城曾瀰漫過硝煙與戰火,也曾享過繁盛與榮耀,它的那些哀傷與美麗將永遠糾結在一起,最終卻都歸隱了這遙遠的西南極邊之地。

三百多年前,戶外“驢祖” 徐霞客徒步翻越高黎貢山來到騰衝,把這裡作為他漫漫遐徵的終點站。而今,那些曾闖蕩夷方的僑民在暮年時,也都懷著一腔執著重回騰衝,重回雲南最美麗的僑鄉——和順古鎮。從騰衝縣城前往和順的公路上遠眺,古鎮依山而伴,大片大片的田野好似綠色的地毯直鋪和順的腳下。一條清澈的河水如玉帶環繞,不見盡頭,每隔不遠處的河面上都依次坐落著幾座小亭子,是那些離家在外的游子為妻女而建可以遮風蔽日的洗衣亭。鎮門前的牌坊上書寫著“和順順和”,呈現出一幅歲月靜好的田園牧歌式山水景象,在我這個江南人的眼中卻勝似江南。

漫步在火山石堆砌的小道上,聽聞這中間最寬而平坦的石塊被稱作“燈芯石”,若是路遇老幼婦孺必須得讓道而行,和建造洗衣亭一樣,這個延續幾百年的習慣也正體現出和順人的紳士情結。從外面歸來的僑民還將西方精緻的窗花雕欄等裝飾融入東方淳厚的建築元素里,最典型的一處即是建於70多年前的和順鄉村圖書館。穿過雅緻的花園小徑,六角屋檐相稱而翹,採用大膽的乳白色窗格使這簡單的二層小木樓顯得生動而睿智。

圖書館一樓的外側是閱讀報刊的場所,光線洋洋灑灑的投在傾斜的長桌上,我隨手翻開一疊《環球時報》竟是前一天的日期,不由得為這些翻山越嶺才來到這間袖珍圖書館的報紙感嘆。裡間右側是借閱書籍的地方,二樓則存放著館藏圖書,當時的知識分子從水路將圖書運往緬甸,再用馬幫沿著西南古道將書籍馱至和順,路途之艱辛足以見證著和順人對文化的渴求,因而到現在有很多學者都是慕名而來只為這裡保留下來的圖書孤本。

在幾步之遙的彎子樓李氏百年老宅,最早一批往來東南亞做貿易的生意人帶回了烤麵包箱和咖啡壺,古老的義大利木鐘落盡了塵埃卻還在不停的擺動,如今這個家族的子孫雖已舉家僑居海外,也不忘常回和順來打理這份厚實的祖業。 亦耕亦讀,亦儒亦商,成為和順歷史上最具有人文氣息的真實寫照。

在和順一直流傳著“有女莫嫁和順鄉”的民謠,和順的男人或闖蕩夷方,或征戰沙場,有一間私人創立的滇緬抗戰博物館就收藏著這段歷史。二戰時,中國遠征軍的足跡曾踏上過這片熱土,至今還有倖存的抗戰老人能回憶起那條著名的駝峰航線上從天而降的美國人。生鏽的美國運輸機骨架,戰士們的鋼盔雖已回不去大洋彼岸的故土,但重情重義的騰衝人為這些來自美國的將士和中國遠征軍建造了一個共同的第二家鄉。

和順古鎮的原名為“陽溫礅”,在古鎮里就有一個以此為名的小酒吧。酒吧里的三個青年人來自不同的地方,我只知曉他們曾各自有過刻骨銘心卻一心想要忘記的經歷。也聽說有位曾在緬甸一擲千萬賭原石的玩家,終究厭倦了那驚心動魄的刺激,歸隱這寧靜祥和的古鎮,傾註心血在慢工細活的玉雕上。和那些從戰場上倖存下來的人們一樣,和順對於任何一個人而言,正是這麼一個適合隱世而居的清靜之地。

也許,和順並不是一個醒時高歌的戰場,卻永遠是歸時疲憊的故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喜歡旅遊的一群人 的頭像
    喜歡旅遊的一群人

    喜歡旅遊的一群人

    喜歡旅遊的一群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