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9896P1196DT20131018153341  
北京新浪網

草堂寺是中國最古老的佛教寺院之一。是我國佛教史上時間最早、規模最大的佛經翻譯場。它與佛教的多種宗派(包括日本國日蓮宗)有著密切的關係。中國佛教“八大宗”之一的“三論宗”奉其為祖庭。

草堂寺原稱大寺,後秦弘始三年(401),皇帝姚興迎西域高僧鳩摩羅什至長安,住此譯經。茅茨築屋,草苫蓋頂,以山為宅,以草為堂,故起名“草堂”。隋唐之交,兵戈相見,草堂漸趨蕭條。唐穆宗長慶元年,宗密法師主持該寺,大振寺風,改名“棲禪寺”。五代後梁開平年間重修,改名為“建福禪院”。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再事修葺。明末衰敗,清初略加修整。雍正十二年朝廷加封鳩摩羅什弟子僧肇為大智園正聖僧,改寺為“聖恩寺”。乾隆三十一年再次重修。同治元年(1862),回漢衝突,寺毀於火。光緒七年(1881)又遭特大洪水衝擊。1920年,當地群眾修整了佛殿和僧房。建國後,政府多次撥款整修。加上草堂寺僧多方化緣,日本國日蓮宗捐資,對寺廟進行多次整修,逐漸形成了目前的規模。

草堂寺是佛教傳入中國後第一個國立譯經場,也可以說是佛教中國化的一個起點。佛教作為一種外來文化,自東漢傳入中國,進入魏晉之世,流行於民間,與中國所固有的文化即儒道學說相接觸,相交流,相融合,佛教“中國化”的進程由此開始。但早期的佛經採用直譯,語義深奧,解釋不一,使得這一宗教的社會傳播受到諸多限制。後秦弘始三年(401),後秦國王姚興從西域(今新疆)請來高僧鳩摩羅什,佛教在中國的傳播與發展才出現重大轉折。草堂寺位於西安市戶縣圭峰山北麓,距西安約50公裡,是國務院確立的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該寺約創建於東晉末年,距今一千五百多年。這裡東臨淄水,南對終南山圭峰、觀音、紫閣、大頂諸峰,景色秀麗。草堂寺內松柏參天,翠竹輕拂,亭閣玲瓏,意境幽邃。它是佛教著名古剎,也是三論宗祖庭。

草堂寺坐北向南,高大的山門上方掛著趙樸初先生所書“草堂寺”金字橫匾。步入院內,松柏、翠竹扶疏,濃蔭遮地,花草吐香。沿青磚鋪就的林蔭道北行,道旁立一座古色古香鐘亭,裡邊掛一口明萬曆十九年(1591)鑄巨鐘。與鐘亭相對,裡邊放置著著名的唐宣宗大中九年(855)所刻《唐故圭峰定慧禪師碑》。定慧禪師即唐高僧宗密,華嚴宗祖師之一。他曾在草堂寺著書講學,並以習禪稱世。再向前行便到了小山門,門正中掛著“草堂古寺”的匾額。小山門兩側便是碑廊。碑廊建於1956年,單據十二間,面積120平方米,成凹字形,面對著大殿,與東西廂房銜接,形成草堂寺的內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喜歡旅遊的一群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