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_101119144624_1  
北京新浪網

農曆正月十五,可不是只有元宵節。我國一些少數名族在這一天里也擁有自己的特有節日,比美、賣農具、偷菜……不同的習俗都在訴說著同一種氛圍——祥和喜樂。

貴州黃平苗族:“偷菜”很理直氣壯
流行於貴州省黃平一帶苗族的偷菜節也是在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舉行。節日這天,姑娘們便成群結隊去偷別人家的菜,嚴禁偷本家族的,也不能偷同性朋友家的,因為偷萊與她們的婚姻大事有關。所偷的菜僅限白菜,數量夠大家吃一頓即可。偷菜不怕被髮現,被偷的人家並不責怪。大家把愉來的榮集中在一起,做白菜宴。據說誰吃得最多,誰能早得意中人,同時所養的蠶最壯,吐出的絲也最好最多。

這種風俗源於古代的“放偷節”。放偷節起源於遼金時,《魏書·東魏孝靜帝紀》載:“(天平)四年(公元537年)春正月禁十五日相偷戲”,這條記載說明瞭南北朝時民間於元宵夜相偷戲的盛行。明崇禎八年(公元1635年)刊行的《帝京景物略》一書中則提及金元時期,元夕“三日放偷,偷至,笑遣之,雖竊至妻女不加罪”,可見明代人在放偷節不僅偷物,還可以偷人。

雲南麗江納西族:“棒棒會”賣農具
“棒棒會”起源於春節後人們為準備新一年的耕作農具而舉行的集會,而在這一集會上主要銷售的是鋤頭把之類的木器用具,“棒棒會”的叫法由此而來。然而,隨著麗江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棒棒會”上銷售的商品也演變成了花卉、苗木、各式農具等。四面八方的人們都會帶上花卉、苗木、各式農具甚至土特產蜂擁到這裡進行商品交易,同樣,“棒棒會”會期也由原來的一天延長至一個星期。

每年農曆正月十五,雲南麗江納西族都會迎來一個特殊的節日——棒棒會。棒棒會也叫“彌勒會”或者“米拉會”,據傳最早在麗江玉皇閣舉行,當地喇嘛教徒朝廟念經,村民進香祭拜彌勒佛,後來漸漸演變成農具交易會,其中以用作斧頭把、鋤頭把、鐮刀把、錘子把等的木頭棒棒最多,所以簡稱為“棒棒會”。

納西語中有一句話叫“達哇納西努”,意思是一過年納西人就忙瘋了。年前瘋狂採購年貨,年中瘋狂吃喝玩樂,到了正月十五,則意味著年過完了,大家開始忙著準備春耕,需要添置一些新農具,這就是麗江棒棒會的由來。

然而,隨著麗江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棒棒會”上銷售的商品也演變成了花卉、苗木、各式農具等。四面八方的人們都會帶上花卉、苗木、各式農具甚至土特產蜂擁到這裡進行商品交易,同樣,“棒棒會”會期也由原來的一天延長至一個星期。

棒棒會最早在麗江玉皇閣舉行,後來移到古城的四方街,麗江旅遊開發後,四方街被遊客所占據,麗江人就把棒棒會又移到了新城的象山市場、忠義市場、花鳥市場等地舉行。如今的棒棒會上往來的人群也由最初清一色的農民演變為工薪階層、農民朋友、外地商販、外地常住客、遊客各色人等雲集。而作為遊客,如果在此期間遊覽麗江,則又可以看到一項別具特色的民俗活動。

逛棒棒節,是無法快步走動的。人如潮水,花似海洋,慢慢地走,細細地看,每小時的速度是一百米。賣者怡然,買者欣然,共同沉浸在節日的快樂里。除了棒棒農具,花鳥魚蟲等,各式木雕、竹編、草編和小孩們愛玩的桃木兵器,以及冰糖葫蘆、油炸土豆、雞豆涼粉等等小吃在棒棒會上也是必不可少的。

雲南永仁縣彝族:“賽裝節”比美
賽裝節,顧名思義,就是服裝,服飾大比賽的。這是一個充分顯示?族人民聰明,勤勞,能幹的節日。也是一個愛美,選美,比美的日子。

每年農曆正月十五,聚居在雲南永仁縣直苴地區及附近中和、大姚縣桂花等地的彝族人民,都要聚集在一起歡度賽裝節。

賽裝節,顧名思義,就是服裝,服飾大比賽的。這是一個充分顯示彝族人民聰明,勤勞,能幹的節日。也是一個愛美,選美,比美的日子從六七歲的小女孩到七、八十歲的老太太,紛紛穿上自己最心愛,最漂亮的繡花衣裳,成群結隊趕來,參加隆重快樂的賽裝節,顯示自己精巧的手藝和才智,學習別人的經驗。她們互相欣賞交流,比賽誰的服裝最美,誰的手藝最高。她們還在一起唱歌跳舞,興盡方散。

賽裝場,除了賽裝展示服飾之美,還是直苴彝族青年男女傳情遞意、談情說愛的好場所。彝家人每年農曆正月十五都要穿上親手刺繡縫成的新衣到直苴聚集比賽、唱歌打跳。正所謂“賽裝賽到日落頭,打跳打到月當空。”到了晚上,伴著皎潔的月光,未婚的青年男女還頻頻相會,或泉邊對歌,或樹叢低語。除此之外,?族賽裝節還舉行耙田、捆馱子、射弩、踩高蹺、頂肩、拔藤等民族體育競技,這是?族小伙子體現力量與智慧的時刻,也是?家姑娘們挑選意中人的重要時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喜歡旅遊的一群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