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0001193658130285790525955_950  
北京新浪網

白岩寺是離成都最近的一座藏傳佛教寺廟,相傳是在東漢永平16年,由印度高僧迦葉摩騰、竺法蘭二尊者所創建。如今讓白岩寺名聲大噪的參天古銀杏,也大多是由明朝僧人所種植。

白岩寺始建於唐代、重建於明萬曆年間,是川西平原唯一的藏傳佛教寺廟。也許正是因為白岩寺複雜的“身世”,這裡出現了藏傳佛教與漢傳佛教相互依存的罕見現象。

白岩寺坐落於半山腰上,既有佛塔和轉經筒,又有觀音殿。凡是略懂宗教文化的旅行者,都會忍不住為這種“融合”發出驚嘆。

獨特的藏地風格宗教建築是白岩寺的一大看點,此處不僅有轉經筒,還有極為精緻的印度佛塔,可謂是建築美學上的一筆寶貴財富。

石板路避著險峻的山勢,向上盤旋。密林之中,古木參天,白花競放。那九株同根的千古銀杏,就在大雄寶殿的圍牆外側。石板路在白岩的絕壁下向右一彎,一直繞到白岩峰頂。

我們登上去發現,瑩華殿還矗立在山頂的斜坡上。西方的教堂,大抵都修建在城鎮中。而東方之寺院,卻大多修建深山裡。山清水秀的美景靈氣,年年月月與神廟相伴。那山高峰險路遙,又正好考驗著香客的虔誠。

白岩寺有一條約3米寬的水泥路,彎彎曲曲,在山間艱難地向前延伸。不知從何時開始,這條路上匯聚了越來越多的騎游愛好者們,陡坡部分也成為了一段頗具難度的賽道,挑戰者卻不曾間斷。

到達水泥路的盡頭,下車眺望,白岩險峰高聳雲端。那壁陡的險峰真是白色,像座椅的靠背,而兩邊的山梁披著綠蔭,緩緩而圍,像是座椅的扶手。

尊者剛到白岩寺時,整個白岩山山民貧窮,往寺者多為邪門歪道,封建迷信風靡。尊者一方面以正法降伏外道,破除迷信,同時在恢復寺廟的時候,完全使用當地山民,在自己吃不飽吃不好的情況下以化緣所得和弟子們的供養多買大米和蔬菜,讓參加勞動的山民吃得飽飽的,讓山民們能夠及時得到應得的報酬。

現在,白岩寺的寺廟建築群已經初具規模,雖然在居住條件方面算不上舒服安逸,但在修行者眼裡,這裡已經成了一個如法的金剛道場。前來朝山、求法者絡繹不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喜歡旅遊的一群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